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海外模式崩盘 中国式“以房养老”易生难养

发表于2013-10-21

近日来,沉寂了 10年之久的“以房养老”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占据了各路媒体的版面,民间也以微博、微信等方式热议着。造成这场争议的源头来自 9月 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以房养老)”的敏感字眼。

发表于2013-10-21

无独有偶,素有“中国‘以房养老’第一人”之称的前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晓苏也指出,“以房养老”可先从无子女和失独老人中开始推行。

发表于2013-10-21

就在国内各方舆论酣战之际,传来了海外“以房养老”崩盘的消息:据相关媒体报道,“以房养老”发源地荷兰因遭遇经济危机使这项养老方式陷入困顿。而曾因重度老龄化对外宣称普遍接受“以房养老”的日本最近也遭遇了此种养老业务的模式之困。

发表于2013-10-21

海外镜鉴

“以房养老”是个舶来品,源于荷兰,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95~2008年间,荷兰的房价平均上涨了 250%。房子不断升值,促使“倒按揭”业务节节高升。然而 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戳破了荷兰房产市场的泡沫。


发表于2013-10-21

随后,受连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荷兰房价一跌再跌,这迫使荷兰老年人尝到了“以房养老”的苦果。当年指望靠提前支取房产剩余价值来颐养天年的老年人现在正面临着债台高筑、被迫卖房的困境。据荷兰住宅业主协会新闻官 介绍,荷兰也在总结近几年的经验教训:首先,荷兰至今未形成一个稳定的房价,当遇房价下跌,老年人领取的养老金金额总量也在不断减少。这很可能出现金融机构设立的房价上限已经花完,老年人依然健在却只能被迫卖房的窘境;其次,即便荷兰房价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如果老年人的寿命超过预期,其依然会被迫卖房而居无定所。此外,在荷兰“以房养老”模式里,老年人必须为贷款支付利息,一旦利率产生波动,也会影响他们领取养老金的金额总量。

发表于2013-10-21

该新闻官进一步分析指出,“以房养老”在荷兰几乎已成为明日黄花。由于房价下跌、风险过大,银行对这项业务不再充满热情,很多金融机构干脆不再提供此类产品。为解决这一问题,荷兰住宅业协会连同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公共房屋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以房养老’工作组”,设立该组织就是为了想出解决“以房养老”困境的好点子,但遗憾的是,该组织至今尚未出台过任何可行性方案。

发表于2013-10-21

在日本,“以房养老”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尽管日本人善于学习新事物的性格曾使“以房养老”在日本国内引发较高关注。但时至今日,其在日本发展缓慢,从政府到民间推动都不是很积极。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在其著作《一个人的老后》中指出,“武藏野模式”(日本实行“以房养老”的一种模式)开办的 20年来,仅出现过 100个使用该模式贷款的案例。其认为“以房养老”在日本的窘境与日本特殊的经济和自然环境有关,“少子老龄化”、经济下滑加剧了房价下跌。而频发的自然灾害也极大降低了住房的远期交易价值。

发表于2013-10-21

由上观之,“以房养老”在其发源地早已成为难以置放的“鸡肋”,而这一舶来品要成功登陆中国也决非易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平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荷兰和日本“以房养老”模式的惨败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使“以房养老”在中国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养老选择,必须具备稳定的房价和持续稳定的经济大环境这两大前提条件。

发表于2013-10-21

孟晓苏则认为,荷兰“以房养老”失败的警钟更提醒我们在“以房养老”试点过程中,政府必须制定具体可行的政策体系,完善相关房产评估、政策咨询、纠纷仲裁及风险分担机制。与此同时,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以房养老”相关衍生产品的创新改革,使该模式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更能满足我国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发表于2013-10-21

曾撰写 2006年全国两会“以房养老”提案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柴效武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此种社会背景下推行“以房养老”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国家“保基本”养老思路的前提下,“以房养老”可成为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它也是对目前我国养老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