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陕西农村五大亮点创环保

发表于2010-11-26

       近年来,陕西各地把农村环保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提升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农村环境面貌有了一定好转。

亮点一: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全省两年新建垃圾池4500多个,垃圾收集屋170个,配置了农村垃圾转运车50辆;对17000多户农户实施了 “一池三改“(新建沼气池、改厕、改厨、改灶);建设9个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治理设施;建设60处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系统34处,氧化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22项。

        亮点二:农村安全饮水条件得到改善。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放在与解决群众温饱等民生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坚持板块推进,加大投入力度,实施项目牵引,强化目标考核,有力推动了全省新一轮农村饮水工程建设。2009年,开展了全省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为全面开展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奠定了基础。

         亮点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始起步。各地政府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2009年全省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010万亩,共减少不合理施肥14.7万吨。推广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发展畜沼结合的有机循环农业。


亮点四:农村环境监管工作逐步展开。自2003年以来,连续7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区域一大批污染严重的造纸、化工、电镀等“十五小“企业被淘汰。在重点开展的水泥、煤炭、造纸、饮用水源保护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等专项执法行动中,一批遗留的污染严重、工艺落后和死灰复燃的 “十五小“、“新五小 “企业被强行关闭或转产。同时,通过加强监管,使一些保留下来的企业守法意识明显增强,违法排污、恶意排污的事件大大下降,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针对关中地区夏秋两季乱烧秸秆的顽症,各级政府和环保、农业部门积极探索,改进收割方式和播种技术,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措施,鼓励农民开展综合利用,探索出一些新的途径,有效地遏制了就地焚烧秸秆的现象。西安、咸阳两市基本实现了“不烧一把火,不冒一缕烟”。

      亮点五: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各地以开展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为载体,使农村环保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开展,为农村环保工作搭建了平台,推出了一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试点,带动了同一类型区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