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价高与地价无关?

发表于2005-12-08
 近来看到有文章说,高房价与地价无关,举的是福建的例子,说地价在房价总体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很低。这种说法实际上不值一驳。房价升高了,你地价为什么不上去?这不是明显将国家的钱送与开发商吗?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导致了贫富差距加大。地价为什么不涨,这里面有没有猫腻?是不是得拉几个家伙出去毙了?

 这里面我们看到的实际是对土地利益的争夺。为限制开发商的暴利,就得提升地价,开发商为维持暴利就得提升房价,最终谁倒霉呢?当然是购房者了。从这种模式里你可以看到政府是无奈的,进入了这一过程后,就难以停下来了。现在的主流思想是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干预,也就是开发商把房子卖多少钱是不能干预的,政府只能采取经济手段,政府手上有什么牌呢?幸好土地还在手上。要从源头上调控房地产,所能做的就是土地这块。但减少土地供应将导致需求更强烈,只能提升房价。土地放量供应又将导致囤积土地,将土地利益更多地被开发商拿去,不一定能降房价。另外减少土地又将导致土地的稀缺,按价值规律办事的话,地价也得上升才行,那么提高地价必将提升房价。总之房价就是得涨。

 供应上面解决房子问题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经济适用房。即国家说为了稳定,我就亏点,造便宜房子卖给穷人。也就是形成两个房产市场,一个是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商品房,另一个是福利性质的廉价房市场。廉价房市场也得盖房子,政府不能自个干,只有找开发商,但利润少的事谁愿做?只能是你帮我盖了廉价房,我另给你块好地让你多赚些做为补偿。这样对其他开发商就不会公平,本来那块地是大家都可以拿的,现在成礼品了,而且那礼品应当利润更高,也就是售价更高,也就是两个市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样我们就又搞了一个双轨制的房产市场,不知道将来如何并轨,买商品房的能不能拿到补偿?(个人感觉将来很可能走这条路)市场间有了差距,买房的人当然不是傻瓜,有门道的当然都买经济房,所以就看到了开着宝马进出经济小区的景象。贫富是个相对概念,开宝马的都住经济小区了,这开普桑的该是够贫穷了吧?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贫困线了?但如果都住经济房了,商品房卖给去?如果真的消灭了商品房,国家岂不成了冤大头了,想搞市场经济的,又计划上了,怎么行?所以经济房只能解决一小部分搞事搞得厉害的人,解决不了最终问题。(这里实际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搞事能买到便宜房,那么当然应该先弄点事出来,所以这个社会只会越来越乱。)

 上面是从供应的角度上说的,可以看出供应上面是无法破解土地与房价的相互促升的,或者只能回到过去的老路。那么另外能做的就是从需求上来做文章了。需求上进行打击无非是两个手段,一个税收,一个金融。

 金融手段如果按市场化进行操作只能是减少流通的货币,或增加贷款成本。减少流通的货币采取的手段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即多留点钱在银行,不让银行拿出去用。但这种控制只是总量控制,即你不能限制具体的业务,所以银行完全可以少贷给其他行业,而多贷给房地产业,这样只能更加促使房地产业一支独秀,其他行业百业凋零。增加贷款成本即升息,升息对银行有利,即银行贷款给购房者将能赚更多的钱,而且房贷是资产优良,贷款的百姓敢于不还钱的毕竟是少数,何况还有实实在在的房子押着,所以银行肯定将多放贷,也就是促进需求,而不是打压需求。所以这金融的市场化手段是无效的,最终对需求产生作用的是提高房贷成数,但这是行政手段,而不是市场手段,直接干预银行业务了。现在在做银行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市场化,即政府对银行的干预将越来越弱,那么以后将靠什么干预?这是一个隐忧。自由派的人士会说,房产放贷如果有风险,银行自会减少放贷。这话听着有理,实际却不现实,因为这将依赖银行间达成共识,就是大家都不放贷。但是银行间达成共识就是垄断,是与自由相违的,也就是银行应自行根据市场作出判断。如果一家银行不放贷,其他都放贷,短期损失的将是不放贷的这家,所以他只能也放贷。银行里的钱大部分是百姓存款,将来出事了,是大家承担,但现在银行是赚着了,你觉着银行的资本家们会怎么干?

 再看税收,无论是交易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物业税等等,征税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买不起房。你买不起房才能达到打压需求的目的,问题是不是这样单纯?!按照自由平等的原则,既然征税,就得对所有人征。在房产这事上,就是所有买房人都得同样征税,那么各位说说看,是有钱人更买得起房还是穷人更买得起房?税收政策里对买第二套以上房的人多征税这点是对百姓有利的。但这却留了个话柄,我有钱你为什么不让买东西?我一样是买东西你为什么让我多出钱?这里头法律上还有一辩,而且还留下了有钱人为减少开销通路子、走后门等等后遗症。

 物业税,按新闻中的说法是:“目前,房地产税收都集中在交易环节。购房者买一套房子的钱中,包含房地产开发的营业税、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等以及房地产占用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也就是将很多原本是开发商交的税都变成了百姓交的税了。有人说这些税本来就包含在房价里,现在让你明白消费有什么不好?实际上这是有很大差异的,原先这些东西都是开发商交的,交不上税不让卖房子,也就是说是开发商的负担。而房价取决于市场,是由开发商与购房者博弈而来的,里面含多少税费,税费占多少比例还得谈呢!现在却成了消费者的事,你说这目的何在?

 由此就可以看出了:供应上面,为体现土地的价值,地价必定是要追随房价的。需求方面,只有增加你的购房负担,让你买不起房才能打压需求。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要么是房价高了,要么是负担重了,或者更可能的是这两者的平衡:都高了。对百姓来说得到的就只能是最差的结果了。

 这样可以明白的是,在现有的政策思路下是难于解决房产问题的。所能导致的就是越来越尖锐的对立与对利益的争夺:政府与开发商争夺土地利益,百姓与开发商争夺房价,政府与百姓及开发商在税收上争夺,开发商将税收负担转嫁给百姓的争夺。人人都在争,人人都在夺,这市场能不血腥,能不乱吗?
上一页|1|
/1页